参赛剧本
Participation Script Display
守魂
红色微电影剧本《守魂》故事梗概
编剧:傅琳
红色微电影《守魂》,通过发生在革命老区金寨县一家三代人守墓80年的故事,诠释了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” 这一真理,讴歌了老区人民的革命情结!弘扬了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!三代人守红军墓,实际上守的是红军精神!是共产党人的灵魂!充分彰显了“坚贞忠诚、牺牲奉献、一心为民、永跟党走”的大别山精神。是一部正能量、主旋律的红色作品。
1936年5月,20岁的青年猎户张德山,正在大别山天堂寨东山上打猎,忽然听见西山下枪炮大作,他跑过去一看,原来是国民党部队在围攻红军。国军走后,张德山冒着生命危险,把牺牲的300多名红军遗体,一个一个地背到挖好的大坑里埋葬了,回村请族长找秀才写了“红军墓”三个字的木牌,坟墓立好后,在不远处搭建了一个窝棚守墓。
不久,前来寻找红军营长父亲的年轻姑娘冯长云,认定红军墓里的人就是自己父亲和他的队伍,因感念张德山为她葬父建坟,便决定以身相许,共同守墓,张德山是好人有好报。
儿子张绍林在陪伴父母守墓的日子里,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,娶了本份贤慧的桂先红为妻,小俩口接班守墓,张德山和冯长云很欣慰。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,让张德山这个守了四十年红军墓的老人,在雨夜护墓中受伤而致偏瘫,没几年就去世了。
张绍林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和守墓的责任,渐渐地由青年到中年,也到了老年,守墓又是三十年。儿子张启航作为第三代守墓人,义不容辞地接力下来。张启航在父亲弥留之际,知道了爷爷的心愿就是为红军墓重新修建立碑,张启航含泪答应,父亲含笑而去。
张启航和朱晓慧夫妇一边劳作,一边守墓,一边教导儿子贤政读书,但始终没有忘记答应父亲和爷爷为红军墓重新修建立碑。朱晓慧决定一人独撑家务和守墓,劝张启航到外地打工。
数年后的一天,张启航打工归来,正巧儿子贤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。别的打工者回乡,不是盖楼房,就是买轿车。张启航和朱晓慧夫妇商议后,决定全款修建红军墓。
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下,新的红军墓矗立在大别山中……